浙江在线12月7日讯 昨天,青岛水务集团技术总监杨兴涛,给位于吴兴区南太湖高新区的湖州久立管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兴芳打去电话,称久立为山东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提供的整体管路系统运行3个月来效果非常好,已为当地提供了近千万吨淡水,而这些海水就取自黄海。“这个海水淡化项目一期总投资5.5亿元,日产10万吨水。项目今年3月动工建设, 9月整体供水。”杨兴涛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全国首个自主设计研发、自主投资建设、自主管理运营的国产化海水淡化项目。来自“久立”的整体管路系统成为推动项目顺利建设并运行的关键因素,一根根钢管“纵横”在黄海之中,如龙吸水。
据了解,早在2009年青岛就引入外资企业建设海水淡化项目,但系统在采水设施部分效果不理想,“青岛方面告诉我们,之前的‘洋’项目设计日产能力10万吨,但实际只有6万多吨。”陈兴芳告诉记者,今年青岛干旱情况较重,当地下大决心要上国产化海水淡化项目,“久立”便向青岛递交了自主研发的技术方案,并迅速达成了跨省合作。
青岛附近海域海水氯离子含量高,这就要求管路系统具有强耐氯离子腐蚀等特点,经研究设计决定采用超级双相钢材质。据了解,这种不锈钢结合了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各自的优点,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硬度强等特点,适用于海水淡化处理。但这种钢管的缺点就是焊接难度大,对焊接温度、速度、电流、电压的要求高。超级双相钢管道焊接,特别是现场焊接目前在国内有着很大的难度。“超级双相钢对应的管配件目前国内基本上都能生产,之前我们也询问过其他企业,但在预制以及现场施工安装上能力就明显不足。”杨兴涛告诉记者,事实上,青岛上马的这一海水淡化处理项目是为了解决饮用水短缺的燃眉之急,项目建设要争分夺秒。就在当地苦寻之时,“久立” 10多年来在超级双相钢管配件的生产经验让青岛方面睁大了眼睛。
早在2006年,“久立”就为大庆石化提供了这种管材,且运行至今。“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实现超级双相钢管配件预制及现场焊接的不锈钢管生产企业。”陈兴芳告诉记者,“久立”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超级双相钢产品生产相关工艺标准,并形成企业自己的参数,“在焊接过程中,温度、速度等都要控制得十分精准。”
据青岛方面消息,因为“久立”高效的管路系统安装,使得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缩短了两个月,而管路系统费用降低了50%。“目前,项目一期已向工业园及民用供水,青岛市民终于喝到了‘国产化的淡化海水’。”杨兴涛说。 |